信息来源:国家电网公司网站
近期强冷空气大面积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降温降雪,道路积雪和线路设备覆冰给供电保障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电网运维抢修任务繁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各单位统筹安排、提前准备,共产党员服务队、突击队队员尽锐出战、冲锋一线,与冰雪鏖战、与寒潮搏击,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居民温暖度冬。
奋战20小时直流融冰护线
12月20日,四川雅安地区持续低温天气。8时,在500千伏石棉变电站内,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员工尹爱军、李爽对站内设备开展红外测温,重点排查直流融冰装置、水冷系统、融冰阀厅运行工况,为接下来可能再次进行的500千伏线路直流融冰做足准备。
就在一周前,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20个小时连续作业,完成了500千伏石雅Ⅰ线和500千伏石雅Ⅳ线的直流融冰工作,确保了线路平稳运行。
石雅Ⅰ、Ⅳ线是四川电网重要的水电送出通道,将九龙、石棉、雅安地区的水电送往成都等负荷中心。近日,受寒潮影响,四川多地出现低温雨雪天气。石雅Ⅰ、Ⅳ线途经雅安市泥巴山,这里是线路易覆冰区段。自12月10日开始,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观冰人员就一直驻守在泥巴山,全天候观测线路覆冰情况。
12月13日,石雅Ⅰ、Ⅳ线覆冰厚度超过设计值30%,且持续增厚,需要融冰。
“500千伏石雅Ⅰ线覆冰超过设计值50%,请立即开展直流融冰。”13日18时08分,石棉变电站运维人员接到指令后,在值班长尹爱军的指挥下,采取“A去B回、B去C回”的融冰方式开展直流融冰工作。在对侧雅安变电站运维人员的默契配合下,22时25分,石棉变电站直流融冰装置电流升至4000安,线路开始脱冰。
500千伏石棉变电站运维人员进行直流融冰操作。
14日0时37分,裹在石雅Ⅰ线上的冰块全部脱落,融冰工作结束,线路两侧变电站运维人员又立即开始送电操作。3个小时后,刚完成石雅Ⅰ线送电操作的运维人员又接到为500千伏石雅Ⅳ线直流融冰的指令。寒风中,两侧变电站运维人员无缝对接,按照直流融冰操作流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直流融冰装置转运行、升流等一系列操作。14日13时52分,石雅Ⅳ线恢复正常运行。
14日17时,观冰人员完成融冰后的线路巡检,踏着30厘米厚的积雪返回观冰站。
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员工巡检500千伏石雅Ⅰ、Ⅳ线,观测线路覆冰情况。
入冬以来,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密切跟踪天气情况和电力负荷变化趋势,实时监控线路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安排70名观冰人员进驻27个观冰站点,对48条易覆冰的超高压、特高压线路开展24小时观冰值守,派专人不间断远程巡检防冰重点监控区段的覆冰在线监测装置,确保及时发现并消除线路覆冰,全力做好电力设备运维保障工作。
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员工观测±800千伏锦苏线覆冰情况。
鏖战6天修复受损铁塔
12月20日,国网新疆伊犁伊河供电公司员工朱亚龙再次登上阿布热勒山,利用无人机对修复一新的伊犁220千伏温巩线19号铁塔进行全面复查。
“线路无积雪,导线未发生超过2毫米覆冰情况,线路运行正常。”朱亚龙在记录本上写下数据,几天前的那场“铁塔保卫战”还历历在目。
日前,伊犁地区出现强降雪天气,220千伏温巩线19号塔覆冰严重,塔头部位倾倒。220千伏温巩线不仅是伊犁东部电网连接新疆750千伏主网的重要通道,也连接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新源、昭苏和特克斯4个县域的主供电源,必须马上组织抢修。
受损的220千伏温巩线19号塔
险情就是命令,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迅速响应,组织国网伊犁供电公司启动应急方案,同时调动附近的工程建设团队支援抢修。国网新疆送变电公司博州—乌苏Ⅱ回750千伏线路工程项目部25名骨干员工组成抢修队伍,赶往一线开展抢修。
220千伏温巩线19号塔位于海拔1940米高的阿布热勒山山顶,山区道路崎岖陡峭,积雪最厚处已达4米,抢修车辆无法行驶至塔下。为能精准勘查现场,4名抢修人员骑马前往现场勘测。他们顶风冒雪,在能见度不足5米的山区骑行5个小时,带回了杆塔覆冰、塔材弯折等情况。与此同时,大型器械进山清除道路积雪,12月3日,全体抢修人员投入到19号塔的抢修作业中。
抢修队员拆除19号塔引流线。
由于塔头折断,抢修需要先落导线,再拆塔头,然后修复铁塔,最终完成紧线。无论是拆旧还是装塔,对常年和铁塔银线打交道的送变电铁军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风雪中作业,平日里1天可以完成的作业,现在需要三倍时间。
雪花不住地往人脸上砸。吉夺依果站在40米高的塔上逐片拆除塔材。他是抢修队伍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干活最利索的。下塔后,小伙子的眉毛、睫毛已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塔上拆塔不惧风寒,塔下组塔通力合作。经验丰富的吉尔子布谨慎地操作着机动绞磨,牵引着导线缓慢匀速向上提升,直到杆上作业的吉夺石配顺利将导线挂好,他才松了一口气。
抢修队员在雪地上组装新塔材。
为能尽早完成抢修任务,恢复线路送电负荷,队员们争分夺秒抢修。落线、拆塔、组塔、紧线过程中作业人员一丝不苟,经过6天风雪鏖战,受损铁塔修复如初,“铁塔保卫战”告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4个县32万户居民温暖过冬有了坚实保障。
海拔4000米祁连山雪峰巡线
12月18日清晨,冬雪过后,寒气逼人,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运维人员杨亮、刘浩健从张掖市区驱车出发,开始了一天的线路巡检工作。当天他们要进入祁连山腹地海拔4000米的镜铁山,巡检110千伏新镜线。
行至镜铁山脚下时,车辆被一条又长又宽的冰面拦住了去路。原来,山上的积雪被风吹落下在道路上堆积结冰,导致进山的车道变成了一条冰冻“河道”。杨亮、刘浩健两人下车扛起沉重的仪器和检修器械,小心翼翼踏上冰河,开始了翻山越岭的巡线之路。
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员工雪后巡检110千伏新镜线。
镜铁山因富产镜铁矿而得名,山路陡峭、沟谷深邃,除夏季外,山坡常年被白雪覆盖。110千伏新镜线作为镜铁山矿区重要输电线路,承担着为镜铁山矿区企业、工厂、居民生产生活供电的重任。线路总长113.43千米,共535基杆塔,一半以上线路在高山大岭间。
“今天巡检的这一段线路海拔4000米左右,由于地形条件特殊,这里形成了一个小气候区,气候环境较周边地区存在一定差异,风大、降雪多、落雪不易化。”杨亮盯着脚下的路边走边说。
半个多小时后,两人到达第一基塔。杨亮摘下手套,拿出表计测量环境数据,接着用望远镜查看头顶的铁塔和导线。刘浩健用红外测温仪对塔上的重要连接部位逐一进行测温,并认真记录数据。“高山线路,来检查一趟不容易,要花费一整天时间。每一次检查都要多看几次,确保无误。”杨亮说。
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员工雪后巡检110千伏新镜线。
完成第一基塔的巡检,两人紧赶着向下一基塔行进。山上鲜少有路,两人排成一列一步步往前挪。这是巡线人员的一种习惯,避免脚下打滑发生危险。
虽然两基塔之间直线距离只有300米,但山大沟深线路环境复杂,人只要进了山,翻山岭、绕沟壑,一趟最少要走四五个小时。“宁可绕道多翻一座山,也不留未巡检的一基杆。”有多年巡线经验的杨亮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待所有巡线工作完成,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
变换的是风景,不变的是坚守。冰天雪地中,穿行其间的电网人正以坚实有力的脚步,踏遍广阔的土地,守护寒冬里的光明与温暖。
信息来源:公司相关单位,国家电网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