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国家电网公司网站
近日,国网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代表身边同事,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致信,汇报了近年来她与同事一道钻研探索、提升电缆运检技术水平的历程,并表达了接续奋斗再立新功的决心。辛保安董事长向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向他们致以问候。他希望,广大员工再接再厉,在公司“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拼搏、创新创效,续写国家电网人更加精彩的篇章。
自成立以来,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坚持分析一线工作需求、攻坚专业技术难题、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培养出了一批勤奋钻研、实干创新的电缆运检人员,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服务电网建设发展、保障供电稳定可靠,交出了创新发展的优异答卷。
开展技术创新 保障电缆安全
11月8日,在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何光华与团队成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创新发展、人才培养、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基层创新工作室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何光华说,“我们要积极依托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更多电力科技成果,服务电网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电网快速发展,无锡市城区电缆化率已接近80%。保障城市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是扎根电缆施工、运维一线20余年的何光华和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何光华团队在110千伏电缆沟中开展局放检测。
多年来,围绕解决电缆施工、运维、抢修等领域的问题,何光华带领团队开展一系列创新攻关,获得64项国家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授权,3项工法被纳入电力行业团体标准全国推广,创新成果“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创新工作室最新攻关项目——电缆防外力破坏卫星遥感防控系统中,危险施工源点的电缆状态一览无余。
“卫星遥感技术解决了传统人工实地巡检、无人机周期监测和可视化系统在线监测等方式人手不足、环境制约、巡查存在盲区等问题。”何光华说。通过卫星遥感实时分析、精准定位,构建立体多维防护网,该系统能降低道路修建、建筑施工给电缆线路带来的外力破坏风险。在无锡市经开区试点应用中,高压电缆危险源点识别的准确率达90%以上。
上有“天眼”实时监控保护,下有带电检测精准消除缺陷。何光华和团队研发的电缆接地系统回路电阻带电检测技术,可以在电缆运行的情况下快速发现并精准定位高压电缆附件缺陷,降低电缆故障发生率。在今年夏天长达40多天的持续高温中,团队成员利用该技术及时发现并消除5处电缆附件缺陷,保障了无锡电网的可靠运行。
优化工作机制 促进人才培养
11月7日,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小组负责人张志坚和同事一起尝试将双光融合图像技术引入电缆设备测温工作中。他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的互补性,实现对电力设备更全面、立体的远程监控与巡检,提高了巡检效率。
“创新工作室为我们创新攻关、培育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使我们由过去的‘少数人大步慢走’向‘多数人小步快走’升级。”张志坚说。
何光华团队一起研究电缆接头绕包机器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何光华的带领下,创新工作室成员围绕高压电缆设计、施工、运维、抢修消缺全过程业务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探索“4+1”工作机制——“4”即发现问题、理论分析、总结提升、实践解决,“1”即科技创新。工作室每年通过揭榜挂帅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同时每个项目都配有专家团队持续跟进,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
在硬件设施上,2020年,光华创新实践基地建成,新增了产学研重点联合实验室、科创孵化基地、技能实训室等功能,使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条件再上新台阶。
同时,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三个十年”计划和“3+1”职业发展体系,创设班组质量奖、创新成果推广交易平台等有形载体,充分发挥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近两年,通过科技评先、群创评优及班组质量奖评优等渠道,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了约6万元的资金奖励,激励了更多员工加入创新攻关工作。
“我们每名核心骨干基本上都要负责至少1项创新子课题。”何光华说,“大家待遇有盼头,干活有劲头,发展有奔头,创新工作室的发展年年都上新台阶!”
这支当初不足10人的团队,目前已有核心骨干20余人,正在全力攻关18项省公司级以上科研项目。团队成员也得到快速成长,目前,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占比达70%,并涌现出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1名、江苏省技术能手2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能手1名、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无锡市青年工匠2名。
专业跨界融合 成果快速孵化
11月6日下午,在距离地面10余米深的电缆隧道里,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骨干员工徐雅惠仔细检查完隧道无人机硬件设备后,设定好各项参数,在手持自主巡检系统中点击“一键巡航”,一架多旋翼巡检无人机缓缓起飞,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规划航迹,朝着隧道前方稳稳飞去。徐雅惠通过控制系统查看无人机回传的视频,认真检查隧道内各关键点位是否存在隐患。这是该隧道无人机自研制成功以来,第23次执行自主飞行任务。“隧道无人机自主巡检”科技项目将无人机技术融入电缆行业中,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检模式存在的工作效率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大、视觉盲区观测难等问题。
何光华团队在电缆隧道研究隧道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
“无锡35千伏及以上的电缆线路超1250千米,每年以6~8%的速度快速增长,一线员工人均负责运维电缆长度超150千米。”何光华介绍。面对逐年递增的人均运维长度,无锡电缆故障率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电缆运维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新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的工作机制。
“在大量自主创新技术设备投用的同时,我们还变革管理机制,高效利用人力资源。”何光华说。当前,电缆行业快速发展,对从业者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专业融合,开展全业务链条的人员专业融合培训,为一岗多能的业务操作方式夯实人力基础。
2020年3月,国网江苏电力成立了输电—电缆专业创新工作室联盟,何光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联盟第一任“盟主”。创新工作室依托联盟创新平台协同优势与专家团队力量,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高校院所和生产制造企业等开展联合创新交流,对优秀的创新成果进行多维度改进,最大化提升创新成果实用化效果。
“我们懂专业,从需求出发;专家团队懂技术,从应用出发。大家在攻关研究中融合双方经验,共同把电缆创新工作做得更好。”徐雅惠说。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徐雅惠和同事们先后攻克了电缆隧道无人机精准定位与自主巡检技术中无人机在隧道内高精度定位、精准避障、实时通信3个技术堵点。
“在接下来的迎峰度冬等工作中,我们将始终牢记‘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嘱托,工作一分钟就要奋斗60秒,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以实际行动把劳模精神继承和发扬好,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接续奋斗再立新功!”何光华说。